日本食人菌︱日本爆「食人菌」疫情 小傷口如皮膚爆拆足以中招 專家教2招預防方法

健康資訊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6/12 12:22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2 14:32

分享:

分享:

【日本食人菌/食肉菌/甲型鏈球菌/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/STSS/皮膚爆拆/傷口感染/日本】遊日注意!日本近短短5個月以來,已有近千人感染甲型鏈球菌(俗稱「食人菌」或「食肉菌」),出現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(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, STSS)。有專家指,小傷口如皮膚爆拆足以中招,提醒民衆慎防食肉菌感染的傳播途徑,並教大家2招預防。

最新影片:

台灣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黃立民表示,甲型鏈球菌是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,除飛沫傳染外,若有人碰觸到帶菌患者的口水,再去抓皮膚,此菌就有可能透過皮膚破損深入皮下組織或肌肉。

日本川崎醫科大學教授中野貴司指出,一旦感染甲型鏈球菌,初期會出現發燒的症狀,短時間內恐引發多重器官衰竭。這些症狀會在發病幾小時內急速惡化,重症患者甚至發病半天就命危病逝。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院感染症科教授菊池賢亦表示,大部分感染個案都是因腳部傷口感染發病,約3成患者發病後會在48小時內死亡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更多報道:食人菌︱日本爆「食人菌」疫情6類人致命率高 專家揭恐怖現象:傷口像被吃掉一塊

食肉菌感染5大傳播途徑 專家教預防方法

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指出,食肉菌感染可以由多於1種細菌引致,包括甲型鏈球菌、創傷弧菌、克雷伯桿菌屬、梭菌屬、大腸桿菌、金黃葡萄球菌和嗜水氣單胞菌。其中甲型鏈球菌為最常引致壞死性筋膜炎的細菌。

受到上述細菌感染的原因,主要是皮膚出現傷口,令細菌有機可乘,例如:

  • 不小心切傷、刮傷、燒傷
  • 處理海產時不慎被刺傷
  • 被昆蟲咬傷
  • 身體損傷或手術傷口
  • 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海鮮,例如從和暖海水中捕獲的蠔(主要是涉及創傷弧菌引致的食肉菌感染)

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提醒遊日港人勿鬆懈,建議市民外遊期間,需要妥善處理傷口,且在人多地方亦應該戴上口罩保護自己;但無需全程佩戴口罩。

另外,東京女子醫學大學感染科教授菊池賢推測,STSS患者急速增加的原因或許是與新冠疫情緩和、各國解封後人與人接觸增加所致。而大部份STSS感染者會因皮膚乾裂、香港腳等微小傷口,沒有予以重視消毒治療,從而導致感染發病,因此警告民眾,若發現傷口在2至3小時內出現劇痛、急速腫大等狀況,就要立即叫救護車。

為避免甲型鏈球菌入侵傷口,廣島大學醫學部客座副教授市川衛則教導民衆,在受傷後必須先用肥皂清洗傷口;處理傷口前必須先洗手。在傷口癒合前,使用藥水膠布或繃帶包紮,同時必須避免進入游泳池、河川等容易引發細菌感染的場所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